在粵全國人大代表熱議智能手機進校園問題,圖為宋爾衛代表在發言。深圳特區報特派記者何龍攝
禁止智能手機進入中小學校園
深圳特區報北京2019年3月13日電“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近段時間,某校園播出的這條橫幅被拍成照片,一度在各個家長群里高頻轉發。甚至有人認為應該參照其他一些國家做法,立法禁止16歲以下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多位在粵全國人大代表對此進行了熱議。
未成年人難抵智能手機誘惑
“家長為上中小學的孩子配置智能手機,本意是希望方便孩子與家人聯系、做作業。但有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小學生用手機做作業的時間占比不高,與家長聯系的更是寥寥?!比珖舜蟠?、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認為,目前孩子使用智能手機的狀況堪憂。
“我們許多成年人都難以抵擋智能手機的誘惑,離開手機就渾身不舒服,更何況心智尚未成熟、自控力尚未形成的未成年人?!毙俜秸f,智能手機與臺式電腦最大的區別在于,很難通過設置或監控去限制未成年人在互聯網上自由翱翔。中小學學生使用智能移動設備時,普遍會上網、刷微信、玩游戲、看小說等,更有甚者被犯罪分子欺騙、利用,使家庭遭受經濟損失,被動參與犯罪活動或者聽從教唆傷害身體、傷害他人,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
全國人大代表李杏玲是廣東梅縣東山中學高中英語教師,從教27年。談及智能手機給學生帶來的弊端,除了損害視力、影響身體和學習成績外,她認為還要引起關注的是,智能手機讓學生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現在有些手機APP,用手機一掃,作業答案就出來了,我有一陣子還很奇怪,學生為什么碰到難題時都不愿意去思考了,后來私下與學生溝通才發現,可以用智能手機去查答案?!?
應明確中小學生攜帶智能手機進入校園屬違規行為
2018年8月,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提出了“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的要求。
但肖勝方認為,目前禁止中小學生將智能手機帶進校園缺乏合法化、制度化,學校管理底氣不足。
“大部分學校雖然禁止帶手機,但學生帶手機被老師們發現后,如果要沒收總是少幾分底氣,也有違法律法規和情理,容易激發學生、家長與學校、教師之間的矛盾?!毙俜秸f,因為從法理上講,作為家長為學生購置的財產,學生個人享有該手機的使用權和支配權。而禁止帶手機回校充其量只是校規,依法無據,學校并非法律上規定的禁止攜帶手機的場所,因此學校在對于學生攜帶智能手機的管理上往往雷聲大雨點小,執行底氣不足。
“總的來說,智能手機進入中小學校園弊大于利?!毙俜浇ㄗh,由教育部牽頭出臺相關文件,全面禁止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智能手機,同時完善校園公共通訊系統,建設維護好校園公共電話亭,為學生與家長聯系提供更多便利。同時,制定相關規定和實施細則,明確中小學生攜帶智能手機進入校園屬于違規行為,學校有權要求家長配合并進行適當處分,讓學校和教師處理此類事件時有法可依、有理有據。
引導孩子對互聯網有正面積極的認知與使用
教育信息化浪潮下,已經有不少APP進入校園,有些從教學場景切入,有些則從作業場景切入,老師為了增加作業的創新性和趣味性,喜歡在APP上布置作業。甚至有許多幼兒園也在APP上布置作業,要求孩子在手機或IPAD上做題、寫字。
肖勝方說,這就給家長帶來許多難題,家長禁止孩子使用智能手機,但老師布置的作業中又出現需要用智能手機去完成的事項,只好把手機交給孩子。很多自制力較差的孩子則以做作業為名,迷上了網絡。
“我并不贊成在網上平臺、APP上給孩子布置作業,其實這相當于把監管責任推給了家長?!崩钚恿嵴J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應該以紙質作業為主。
肖勝方建議,應對全面禁止中小學生將智能手機帶進學校的規定作擴大解釋,禁止教育機構通過移動互聯網工具布置作業、發布需要學生在智能移動終端完成或參與的教學活動等。
采訪中,肖勝方向記者強調,禁止學生使用智能移動互聯網終端,并非禁止學生使用互聯網?!敖逃块T應從上而下建立適合學生成長及學習所需要的信息化網絡,大力推廣并投入使用臺式電腦,通過設置編程、人工智能、信息化管理等相關課程,讓學生能在正確的指引下,熟練掌握計算機各種工具的應用,并在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下,對互聯網有著正面、積極的認知與使用?!毙俜秸f。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筱虹則認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特定的生活環境,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如果能夠利用好智能終端、互聯網拓寬教學的空間,提升教學的吸引力,讓課堂不僅僅局限于“四面墻”,也是教育部門、學校、家長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禁止。
“禁止智能手機進校園,只是管住了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對于學校以外的時間,家長則要負起監管的責任,比如跟孩子說明什么時候該用,什么時候不該用,并且明確使用的時間,以此配合學校嚴格控制學生在家玩智能手機?!崩钚恿峤ㄗh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