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時尚,上??偸抢@也繞不過去的中國時尚界鼻祖,畢竟這里曾是“十里洋場一朝夢”,是“紙醉金迷夜上?!?;曾是“華燈起、車聲響、歌舞升平”,是“停唱陽關疊,重擎白玉杯”……而提到白酒,卻總也和時尚搭不上邊,似乎總是透露出傳統古老的氣息。
10月14日,當“行走的汾酒”從汾水之濱出發,一路北上草原,南下江浙,橫渡中原,行至上海灘時,卻讓世界看到了汾酒的“另一面”與中國白酒的另一個“可能”:原來,最古老也能造就最時尚;原來,汾酒也可以“摩登”,白酒也可以時尚。
“古老”怎么“時尚”?開釀玩出新花樣!
2018年4月24日,“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在山西汾陽杏花村正式啟動,在具有6000年歷史的杏花村遺址采集了火種,在具有800年歷史的汾酒老作坊遺址點燃了火炬。繼濟南、鄭州、杭州、呼和浩特之后,汾酒文化大巡展的第五站走進上海。
山西省國資委主任郭保民指出,舉辦“行走的汾酒”系列文化巡展活動,既是世界了解汾酒文化、了解晉商精神的重要窗口,也是汾酒在更廣范圍、更寬領域尋求戰略合作的重要載體。汾酒選擇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在上海舉辦這樣一個重要時機登陸滬上,必將憑借進博會的東風,讓更多的人領略汾酒中的文化,體驗舌尖上的山西,讀懂“骨子里的中國”。
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在致辭中熱情表態,汾酒文化大巡展來到上海,是“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的重要一站,“上海人民厚愛汾酒,汾酒鐘情于上海,汾酒將一如既往,把最高的品質,最美的文化,最多的真誠,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上海消費者”。
上午10:33,象征著“中國酒魂”汾酒文化的火炬穿過時光之門來到活動舞臺,汾酒集團總經理、汾酒股份公司董事長譚忠豹將火炬傳遞給火炬手,意味著承繼晉商的腳步,汾酒集團在21世紀再次在山西與上海之間,建立起了新的深厚經濟和文化聯系。
記者在現場看到,汾酒展示了古法釀造技藝,由汾酒集團黨委委員、紀委書記高志武,汾酒集團黨委委員、董事,汾酒股份公司總經理常建偉共同在現場為開釀“揭鍋”,汾酒大師傅們在舞臺擺上了獨特的地缸,架上了蒸鍋,把釀酒用的原料、器具全都搬到了消費者眼前,真正做到了“毫無保留”,使得上海的消費者得以親身體驗汾酒的實境“釀造車間”,現場見證汾酒的“四最”特色。
汾酒“摩登”的“實景釀造”方式吸引了眾多現場嘉賓積極參與體驗,不少上海市民直呼“長知識”,并表示在親眼看到了釀酒的原料、工藝、技術等,了解了白酒釀造的基本知識之后對于汾酒品質和健康更有信心,也對青花汾酒“中國裝”的品質表達了極高的認可。
來自印度的Mayank來上海參加商務活動,在參觀東方明珠期間,看到汾酒展示的釀造文化之后,不禁上前品鑒了汾酒,表示對中國酒文化和汾酒的品質有了深刻印象。
活動期間,高志武代表汾酒集團向上海高校學子贈書,部分上海市民也現場獲贈圖書,現場閱讀并熱烈交流。前一天,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也將汾酒集團贈送的《汾酒史話》等書籍納入館藏。汾酒集團贈書活動豐富了高校館藏圖書,對于增進高校學子和上海消費者對于中國白酒的認知與自信具有積極意義,充分體現了汾酒的責任擔當。
青花汾酒中國裝盛大亮相,演繹古老白酒的摩登“飲法”
“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上海大巡展期間,曾于2018年全國春季糖酒會上市的青花汾酒中國裝,重磅亮相。
現場不僅展示了青花汾酒中國裝廣告,還組織模特集中展示了青花汾酒“中國裝”產品,并提供現場品鑒。最轟動的是,汾酒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韓英、汾酒股份公司質量檢測中心主任王鳳仙受邀到現場講解了汾酒的特點與青花汾酒中國裝的酒體及品鑒知識。
據了解,青花汾酒“中國裝”這款在春季糖酒會上市、承載著汾酒在高端與超高端市場布局的戰略產品,自首發后一直保持極強神秘感,選擇上海亮相也顯示出了汾酒集團對于上海市場的重視。
為了回報大巡展現場熱情參與的觀眾,郭保民、李秋喜、譚忠豹還在現場為現釀汾酒親筆簽名,并將簽名酒送在了上海消費者的手上,一度引發了現場觀眾的哄搶。
來自石庫門的張先生是在活動之前主辦方到周邊弄堂拍攝宣傳素材時,了解到大巡展活動信息,一大早即與朋友一起坐車來到活動現場,在現場品鑒了汾酒并觀看了現釀環節,搶到簽名酒之后,連連表示“勿要忒贊噢”。
汾酒在活動期間還提供了花式調酒表演,邀請現場觀眾上場品嘗?,F場的觀眾跟著汾酒老師傅們的講解與演示“現學現賣”,在人聲鼎沸的東方明珠塔下,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釀酒裝甄體驗、現釀小酒拍賣、白酒品鑒、雞尾酒調制……不僅全方位感受汾酒的魅力,也對中國白酒也有了一個更為深刻的了解。
“移動的博物館”訴說汾酒的“摩登”歷史
“行走的汾酒”文化大巡展一路經歷了北上草原,南下江浙,橫渡中原,每走一站便將珍貴的文物帶到活動現場,打造成了一個“移動的博物館”。如今,“行走的汾酒”行至上海灘,也再次通過珍貴的文物在現場顯示了汾酒悠久的歷史。
記者在現場看到,酒具、酒器、文獻、商標、獎牌、獎狀等各種展品的組合,生動展現汾酒的厚重底蘊與遷徙傳播,吸引了不少上海市民駐足、拍照。
1982年7月,國家文物局組織吉林大學考古系與晉中考古研究所組成山西晉中考古隊,對汾陽杏花村遺址進行系統發掘。經考證,杏花村遺址面積約十五萬平方米,發軔于仰韶文化中期,綿延至商、周時期,在此出土的“小口尖底甕”,被考古界、釀酒界認為是“最早的釀酒發酵容器”,這也直接證明了山西杏花村就是中國酒肇始的發祥地。
不僅僅如此,汾酒在現場設置了汾酒歷史文化圖片展,向上海市民展現了汾酒歷史文化、工藝文化、品質文化、健康文化,使得現場觀眾近距離了解到6000年中國酒魂的古老傳承,對中華酒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有了深刻了解,為汾酒未來市場拓展營造良好氛圍。
作為汾酒文化大巡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40年汾酒發展之門”、“汾酒歷史文化圖文展”也吸引了與會嘉賓和數百名市民駐足參觀,了解汾酒6000年綿延不斷的釀酒史和中華酒文化的起源和發展之后,部分消費者紛紛表示留下深刻印象,對汾酒發出了由衷的贊嘆。
活動結束后,不少市民仍停留在汾酒古法釀造工藝展示區,久久不愿離去?!靶凶叩姆诰啤币运^、所聞、所品及體驗的形式,使消費者清楚地看到了中國最古老、最干凈的白酒生產過程,非常直觀地詮釋了傳統民族產業的“工匠精神”,共同見證了“中國酒魂”的文化、技藝與品質自信。